尹滿華:平台不許壟斷 野蠻生長結束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裏,整個中國資本市場最火爆的新聞當數阿裏(09988)被罰。作爲電商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面旗幟,阿裏巴巴因爲強迫商家“二選一”,最終被判定違反了《反壟斷法》,從而收到了市場監管總局發來的一紙罰單,處罰金額爲182.28億元人民币。這一金額已經是中國反壟斷史上最大的罰單,也是全球反壟斷史上僅次于歐盟處罰谷歌的第二高罰款金額。
根據《反壟斷法》第47條,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根據一年銷售額處以1%-10%的罰款。以此倒推,阿裏最終的罰款金額是以去年全年營收4557億元人民币爲基數,按照4%的比例進行處罰的。也就是說,雖然看上去罰款金額十分高昂,但實際處罰的力度以10檔計算的話僅選擇了第四檔。這樣看上去,監管部門對阿裏的處罰比起2015年對美國高通公司8%的處罰力度,還算是給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留了幾分顔面。
而阿裏方面也算十分領情,在處罰措施公布後,阿裏巴巴第一時間發布了公開信,表示誠懇接受處罰,堅決服從監管要求,努力改正經營方式。實際上,對于阿裏而言,處罰的公布代表靴子正式落地,所有對未知的恐懼變成了确定的未來。可以計算一下,182億元的罰款将計入2022年度的财報,按照去年1403億元人民币淨利潤計算,此次處罰相當于扣除了13%,而市場預期阿裏2022年的淨利潤增幅大概也就是這個水平,再考慮到阿裏賬面上還有3000多億元人民币的現金,所以簡而言之,罰款基本相當于罰沒了阿裏2021/2022年的淨利潤增長,但對阿裏的經營和成長,從短期來看并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和影響,這從消息公布後阿裏股價開始快速反彈也能看出。
但從中長期來看,此次對阿裏處罰背後所隐含的意義對于所有互聯網巨頭來說卻并不輕松。阿裏隻是被打的出頭鳥,此次市場監管總局所做出的處罰,絕不是要針對馬雲或阿裏,而是代表國家發出了一個明确的信号,那就是國家将會正式開始強化對互聯網行業的市場監管,這也許意味着整個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将結束,反壟斷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成爲國家對互聯網行業政策取态的主流。而像騰訊、美團、拼多多、滴滴、攜程這些本已擁有巨大市場份額的互聯網巨頭,未來的經營必将慎之又慎,互聯網平台領域的競争格局有可能發生更加深刻的變化。
近些年來,随着資本強勢介入互聯網行業,整個行業的展業模式都是簡單粗暴的,基本都可以總結爲以下流程,就是先燒錢補貼獲得流量,再以流量作爲籌碼,争奪商家與用戶,擠垮競争對手,在達成市場壟斷地位、獲得客戶粘性後,再通過提價或引入高毛利業務實現快速盈利和資金回籠。而反壟斷就是在打擊以流量爲籌碼争奪商家與用戶的這一環節。這并不是說流量不再有價值,恰恰相反,流量依然會是互聯網領域最有價值的資源和壁壘,但相比以往可以直接以流量,赤裸裸地要挾商家或用戶遵守平台制定的類似“二選一”這樣的強制性條款,未來互聯網行業,将不再允許平台單純依靠市場地位,來脅迫市場進行選擇,而是要依靠平台的軟實力,也就是真實的服務能力來吸引客戶,進行自願選擇,而這樣的要求對于客戶需求極度多樣化的互聯網行業而言,無疑爲平台之間的競争增加了更多的變量,這對于目前已經處于壟斷地位的平台是明顯不利的。
一言以蔽之,國家政策取向的變化大概率将會引導中國互聯網行業産生新的格局,對于目前處于壟斷地位的互聯網巨頭而言,對其未來的發展和增長帶來了少許的不确定性,而對于那些處于成長期的互聯網企業而言,由于提供了更多的發展賽道和合理争奪使用者的方式,将會迎來相對舒适的發展環境。國家的态度已經十分明顯,中國已經度過了由龍頭企業主導互聯網行業發展,數家獨大的時期,接下來,中國更加需要的是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全新互聯網格局。
日期:2021年4月15日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欄名:神州華評
撰文:尹滿華 國際文交所董事局主席